從今年7月1日起,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(草案)》將正式實施,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,是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。《條例》明確,從7月1日起,個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,最高可罰200元;單位混裝混運,最高可罰5萬元。按照規定,單位未將生活垃圾分別投放至相應收集容器的,由城管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;拒不改正的,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。
據統計,在上海各區推廣智能垃圾分類箱以來,每日可處理生活垃圾約1350余噸,其中可回收垃圾約1000噸,節約自然資源900余噸,減少垃圾焚燒1000余噸,減少垃圾填埋300余噸。德瀾仕智能分類箱通過科技改善垃圾分類現狀,解決垃圾回收最后一公里難題,助力垃圾處理“減量化、資源化、無害化”,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可行性經驗,為其他城市引進統提供借鑒。
小伙伴們,從現在起,睜大雙眼,
做個會倒垃圾的好孩子!
垃圾不分類,地球兩行淚!
一起來學習一下上海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吧!
上海市生活垃圾實行“四分類”標準:有害垃圾、可回收物、濕垃圾、干垃圾。
有害垃圾:是指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零星廢棄物,單位集中產生的除外。主要包括廢電池、廢燈管、廢藥品、廢油漆桶等。
可回收物:是指適宜回收和可循環再利用的廢棄物。主要包括廢玻璃、廢金屬、廢塑料、廢紙張、廢織物等。
濕垃圾:是指易腐的生物質廢棄物。主要包括剩菜剩飯、瓜皮果核、花卉綠植、肉類碎骨、過期食品、餐廚垃圾等。
干垃圾:是指除有害垃圾、濕垃圾、可回收物以外的其他生活廢棄物。
在上海,這些社區居民都在參與垃圾分類
隨著德瀾仕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啟用先進的“物聯網+智能回收”模式,通過二維碼應用綁定居民信息,與居民身份建立起對應關系,當居民刷卡投放垃圾時,選擇投遞物品種類、掃碼、投入垃圾、垃圾分類投遞完成。隨著德瀾仕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先后亮相上海浦東新區、寶山區、長寧區,黃浦區、徐匯區、虹口區、閔行區、金山區、松江區和奉賢區......互聯網+智能分類新模式受到上海市民的追捧。